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自1985年进驻福建以来,始终坚持“属地经营”战略,立足福建,辐射全国,先后参与数百项工程的建设,创鲁班奖、詹天佑奖、国优、省优工程60余项。自1995年参加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——泉厦高速公路以来,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累计参建高速公路项目66个,合计里程达550公里以上,约占全省通车里程的十分之一,并先后12次获评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最高等级AA级。
科技赋能,培育新质生产力
宁上高速A4标、宁上高速A6标、福清国道G228项目智慧梁场引进钢筋一体化智能加工设备、移动台座、液压模板、生物颗粒蒸养、智能张拉压浆系统,形成“T梁预制智能生产线工艺”,有效消除了T梁质量隐患:一是通过智能化系统自动调节混凝土振捣时间和频率,确保梁片混凝土密实;二是T梁模板通过内置式位移传感器与同步控制系统,可实现自动调节各部位动作,有效避免“敲、打、撬”式拆模损伤梁体;三是采用变频多动力轮移动台座,有效降低行走震动对梁体的损害;四是蒸养系统智能完成升温、恒温、降温,科学调控蒸养室内温度和湿度,极大提升养护工效和梁体质量。其中宁上高速A4标5条生产线单月制梁突破150片,创造了福建省T梁产能新记录。
工装赋能,提升工艺标准化
在隧道施工中采用了可智能控制供风量的永磁变频轴流式对旋风机,相比传统风机节能率提高30%以上;采用一体化智能二衬台车、多功能养护台车、一体式电缆沟台车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;引入多功能扫地机器人,提升了现场文明施工水平。在桥梁施工中配备移动式泥浆分离机,集中处理泥浆,提高海域施工环保标准化;灌桩采用“灌无忧”物联网平台,精准识别导管埋深,有效控制成桩质量和超灌高度;引进防撞护栏全自控喷淋养生台车和全自动三维激光摊铺机,有效保证了桥面系施工质量。
智慧赋能,增强监管穿透力
在重点项目施工中引进智慧管理系统,全面提升安全质量、施工进度、物资设备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水平。一是搭建智慧工地信息管理集成系统,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、施工流程标准化、业务管理数字化和管理决策智慧化,其中智慧梁场板块对关键工艺流程进行数据采集、融合、分析及轻量化展示,打通工序模块管理间的数据屏障,实现预制梁智慧生产和数字化管控。二是引入具备人员定位、高清视频监控、有毒有害气体监测、爆破预警、应急电话及广播系统等八大功能组成的隧道施工安全综合管理系统,实现隧道掌子面等重点区域和关键工序高风险点的实时化、智能化、可视化管控。
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严格落实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质量管理责任制,抓实关键工序旁站、验收管理,标准化、智能化推进各公路工程与市政工程优质高效履约,顺利获评“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”和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等实力加持,助推企业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。
(以上素材由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提供)